碳達峰、碳中和不僅涉及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還與人們日常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以人們住有所居的“住所”為例,根據《中國建築能耗研究報告(2020)》,2018年全國建築業終端碳排放總量為49.97億噸,佔全國碳排放總量的50.6%。可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推進建築領域節能降碳大有可為。
推廣使用綠色建材,發展低碳建築結構體系
一座高樓大廈,起於一磚一瓦。建築領域的碳排放從建築材料的生產開始。
實際上,建築材料的碳排放量不容小覷。2020年,我國主要建築材料水泥產量為23.77億噸,排放二氧化碳量約佔全國總量的12%,鋼材產量為13.24億噸,碳排放量約佔全國總量的15%。
河南省政協副主席張震宇表示,“為減少建築材料在生產階段的碳排放量,應發展木結構、鋼結構等可回收的低碳建築結構體系,並大力發展和推廣綠色建材的使用,將碳排放強度作為綠色建材認定的主要評價指標,生產具有固碳能力的綠色建材。”
綠色建材具有資源和能源消耗少、環境污染小、碳排放強度低等優勢。“十三五”期間我國部署了綠色建築及建築工業化、綠色宜居村鎮技術創新、固廢資源化等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但對綠色低碳材料的研發還有待加強。
業內專家建議,針對綠色建材在建築保溫、環境保護等領域的應用,應在“十四五”時期佈局一批重點項目,建立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綠色建築和建材產業技術創新體系,加快綠色建材顛覆性低碳技術與裝備的研發和成果轉化。
河北奧潤順達集團總裁倪海瓊則建議,在部分省市開展美麗鄉村超低能耗建築試點示範,通過推廣應用超低能耗建築技術,營造健康宜居、節能低碳的高品質居住環境。
從設計階段降低建築能耗,對既有建築進行綠色改造
“在建築規劃設計過程中,採取周密、有效的建築設計措施,可降低65%—75%的建築能耗。”張震宇告訴記者,“在建築周圍合理佈置花草樹木、水域、假山、圍牆等,能利用室外自然資源創造良好的室內微氣候。”
實際上綠色建築不僅是宜人舒適的,更是低碳環保的。在設計階段,通過優化建築形體、建築體量及建築朝向,可以達到讓建築多使用自然光並利用高低差進行自然通風換氣的目的。除了從設計階段降低建築能耗,還可對既有建築進行綠色改造。張震宇介紹,通過優化建築場地、節能設備,改善室內環境等措施,對現存老建築中不符合節能減排標準的細節進行升級改造,進而達到國家綠色建築標準。
相關調查研究發現,經過綠色改造後的建築平均碳排量將下降42%。不過,目前我國現有建築的綠色改造主要集中在公共建築領域。對此,張震宇建議,政府部門應建立有效的引導、激勵機制,鼓勵對居民既有建築也積極進行綠色改造,同時在改造技術上也要革新,除常規的采暖空調、電氣照明等設備性能的提升外,還應在可再生能源、餘熱回收技術上進行突破創新。
此外,提升建築周邊生態系統的固碳能力也成為下一步的重點。張震宇表示,“除了居住區中的景觀綠化,室內的綠化、外牆的垂直綠化、陽台綠化等都要考慮進來,通過加大建築自身及周邊的綠化面積來提升碳彙能力,實現建築自身的碳中和。”
NZ Carbon 淨零碳中和股份有限公司
協助企業碳盤查、碳減量、碳權抵銷三部曲,降低企業碳成本的同時,提高企業國際競爭力